湿地保护与研究中心领导班子2022年度述职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0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湿地保护与研究中心班子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高校转型发展工作和学校的其他中心工作,认真落实本中心职责和目标,齐心协力、踔厉奋发,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

2022年,本中心班子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分组学、自学等学习方式,经常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百年大党面对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等,组织收看了“牢记嘱托 勇毅前进”2022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4讲,并撰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等。通过学习,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工作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纳科研人才,壮大科研队伍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教师的科研创新热情,壮大本中心的科研队伍,设立了校级“河北省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专项课题,目前29项协同创新专项已批准立项。同时,本中心还与山东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刘爱菊教授、河北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谷守芹教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占武研究员开展学术合作,以拓展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并带动团队成员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团队成员,本中心通过认真研讨,采用自愿和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将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划分。每个成员拥有1-2个研究方向。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做好本中心的科研和服务地方等工作。加强团队日常管理,引导、鼓励和督促相结合,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凝聚力。

2022年8-9月间,本中心新引进博士1名,调入博士1名。新引进博士贾贺雪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在科研方面有很大的潜力。调入博士苏长青科研经验丰富,尤其是在论文撰写方面尤为突出。截至目前,本中心专职人员增至7人,校内兼职教师增加15名,湿地研究人才库人员增长至129名。新人员的加入不仅为本中心增添蓬勃生机、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为本中心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人力和技术保障。

三、资源共享,打造省级建科研平台

衡水学院利用其在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具有的优势,吸纳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由衡水学院牵头,会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山东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衡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和蒙牛乳业(衡水)有限公司等单位形成联合创新体,申报了“河北省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3月23日,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第三批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冀教科[2022]6号),共认定了1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我校申报的“河北省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并且我校是获此殊荣的唯一地方本科院校。5月20日下午,《河北省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专家咨询论证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本中心主任魏淑珍教授作为该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汇报了中心的发展规划。与会专家对报告予以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河北省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通过论证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中心按照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工作的开展。9月17日,我校发布申请大额贷款用于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通知。本中心为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将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打造成高精尖科研平台,根据学校文件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对所填报仪器设备的每项参数认真核对与修订,确保该项工作的后续开展。

四、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结硕果

以深化产学研融合、助力衡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应用研究,加大服务地方力度,同时开展多元化服务地方工作。2022年,本中心团队在研或完成的课题主要有高新区滏阳河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衡水湖小湖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衡水市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与综合评估体系项目、依托河北省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聚集高端人才工程。其他研究成果论文等相关基础工作都在有序进行。

2022年9月,“高新区滏阳河水质提升与生态修复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是衡水市2021年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是我校的专利产品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经费资助达300多万元。2021年开始,本中心主任魏淑珍教授作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其他单位合作推进该项目。魏淑珍教授为其提供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和菌株资源。目前,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河流生态建设与水质提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该项目成为了我校相关专业实践实习的良好基地。

2022年,经过多年多方向的交叉融合与积累,本中心团队与地方合作的融科学研究与应用示范为一体的衡水湖湿地研究专项“衡水湖小湖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获批并顺利开展,目前,正在准备验收工作。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衡水湖小湖生态环境调查、生态修复技术构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该项目实施,改善小湖的生态结构,恢复其正常生态功能,形成健康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为一体的健康生态链,促进污染物的转化与降解,能够起到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的双重作用,可以提高衡水湖的生态自净能力,为野生动植物特别是鸟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和繁衍场所,对衡水湖保护的持续性具有助推作用。

“衡水市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与综合评估体系项目”(大气超级站)为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和我校联合共建的项目。大气超级站是科学研究和大气防控为一体的立体监测网。其精细化监测有助于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追踪污染来源并能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为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创造了条件。本中心团队主要承担大气数据分析任务。2022年我校承担了“衡水市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与综合评估体系运维服务项目”,并于2022年7月起负责对大气超级站生成的数据汇总分析,主要包括周报告、月报告、年报告,污染过程分析报告及应急分析报告,为衡水市大气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5月,本中心主任魏淑珍教授申报的衡水市委组织部人才项目“依托河北省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聚集高端人才工程”获批立项,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在强化校企合作方面,致力于助力企业产品升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河北隆大庄园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为技术服务的重要阵地,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合作攻关等方式,帮助破解绿色有机肥发酵等技术难题。在服务三农促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2021年11月,本人应衡水市科技局邀请先后到武强省级科技园区(河北聚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富奥衡水牧业有限公司、衡水河牧牧业有限公司)、安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等)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并作为专家组组长对两个省级科技园区给出了评估意见。2022年7月,本人被聘任为河北省有机与生物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河北省湿地生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今年共承担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3项,市厅级和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2022年11月,本中心副主任武大勇教授参与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调研撰写的《关于白洋淀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和《关于加强白洋淀生态保护修复确保水生态持续改善的几点建议》得到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是我校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激励更多教师参与到决策咨询和智库建设工作中,持续推动我校社会服务和智库建设高质量发展。

五、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国内疫情反弹趋势明显,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做到理性面对,不松懈不恐慌。认真落实学校防控工作要求,实行全员包联责任制,坚持日报告制度,按时参加核酸检测。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向中心成员传播科学防疫知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同时,结合疫情发展形势,合理安排外出采样、服务地方等活动,积极推进部门各项工作。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郭竹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