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领导指导和同事支持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2021年全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一年来,作为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了学校党委和所在党支部部署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平台开展了日常学习和专项学习,认真自学,学原文、读原著,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坚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结合工作实际下功夫,努力将新理论学实学细,做到融会贯通,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一)积极协助湿地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的各项工作
基于上年度的调研和今年疫情的具体情况,按照湿地保护与研究中心的年度工作安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全方位协助中心主任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分析我校湿地研究工作的现状,多次与国内外湿地专家沟通交流,就如何整合我校高水平湿地研究人才、精练具体研究方向、推进中心稳步发展、精准服务地方等方面提出较全面的想法和建议。积极联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协助学校完成申报“湿地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二)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
1、完善管理和运行制度,强化执行力度
依据《河北省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按照《衡水学院河北省湿地生态与保护重点实验(筹)筹建工作方案》,在《河北省湿地生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筹)管理制度汇编》基础之上,结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实际和实验室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基于科学管用、简便易行、少而精的原则,完善了“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例会制度”、“重点实验室人员考核办法”、“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柔性聘用协议”等,突出“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把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强化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更好地用制度规范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用制度促进和激励实验室研究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从而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研究团队建设,科研成果显著
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0名,博硕士学位研究人员为主。针对固定研究人员研究背景和研究方向较为分散的特点,在校领导和生科与化工学院领导帮助和支持下,组建了一支稳定的湿地生态研究团队。同时,实验室认真谋划柔性引进湿地生态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1名博士;依据我校7月颁布《衡水学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暂行办法》,多次通过与湿地生态相关领域专家沟通,柔性引进专家3名。8月我校与中国环科院吴丰昌院士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0月完成“河北省院士合作重点单位”申报。
近2年来实验室共发表65篇,包括6篇已接收待刊论文。其中SCI、EI收录28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篇,国内一般期刊发表论文14篇;出版专著《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一部;授权发明专利4件。
3、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
实验室秉承“创新交流,开放合作”的科研宗旨,鼓励实验室全体成员积极申报省部级、市级、校级科研项目,增加纵向课题申报力度,加强与校外科研单位和企业项目间合作。建设期间,实验室围绕着湿地关键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生态修复技术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研究,承担各级各类项目50项,累计研究项目经费1072万元;实验室设立21个自主课题和19项开放基金,共计219.5万元。
4、实验室验收顺利通过
8月-10月,实验室认真准备各项资料,于10月15日提交各项验收材料。12月河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采用会议评审验收方式,对有关实验室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集中验收。经审核验收材料、观看实验室现场视频和专家组集体评审,确定河北省湿地生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等24家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任务验收,纳入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管理序列管理。
我们将按照验收专家组的验收意见和工作建议,积极做好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继续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我校科研团队的实力,为我校硕士点申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申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湿地生态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使实验室达到省级优秀重点实验室水平。
(三)教学和科研工作
1、教学工作:指导生命科学学院13名学生毕业论文。
2、科研工作:河北省科技厅课题结项1项;获得横向课题1项,完成白洋淀、衡水湖、白河等区域野外调查20余次,发表论文3篇,参与完成河北省地方标准1项。